“前沿訪談”第五站,松吉電動車,奇立電源。
松吉不久前搬到惠州瀝林鎮的新工廠,部分設施還在修建當中,廠區大院里停放著正在裝車的運輸大卡車。新工廠占地300多畝,目前已全面投產,新廠房投產后有效解決了產能壓力,為松吉進一步拓展市場提供了保障。
作為廣東板塊的本土品牌,松吉非常重視品質和研發,尤其在鋰電車方面積累了顯著的優勢,在陳總的計劃里,2015年鋰電車銷量將達到10萬臺。針對廣東及華南市場一直不太明朗的政策環境,相比電摩來說,鋰電自行車無疑是一條明智的選擇。在陳總看來,未來電動車的發展方向一定是輕量化、精細化,所以,鋰電車有著巨大的市場空間。
市場定位上,陳總并不急于全國市場大范圍鋪開,在把區域市場及鋰電品類做強的前提下再求做大,以松吉的拳頭產品穩步向北方市場滲透。
近兩年來,企業和商家為了搶市場份額,大打價格戰,致使利潤下滑,甚至是虧本,電動車品質得不到保證,從上游供應鏈到下游渠道商,大家都沒錢賺。針對目前市場上惡性競爭,松吉的態度很明確,堅守品質,走高端市場,一方面保障渠道和消費者的利益,一方面堅決抵制價格戰。
電動車起源于草根,低門檻競爭既讓這個產業取得了飛躍式的發展,同時也埋下了巨大的隱患。在低門檻、低標準之下,惡性競爭快速透支市場需求,整個產業走向發展拐點。當電動車市場被便宜貨和粗制濫造充斥時,很多人把目光投向了廣東板塊,并期望借助“廣東制造”來扭轉行業的頹勢。
對于申清甫而言,一直是國際最大的兒童滑板車和老年代步車的供應商,而此時拓展業務,并選擇曾經因為自己對品質不肯讓步、以及價格太高而被“拋棄”的電動自行車領域,他看中的卻是電動車亟需改變低價競爭格局的迫切需求。
電動車已經站在轉型的拐點,高品質配件這是這個拐點的基石。電動車的轉型符合奇立電源的核心價值,對產品品質的高標準、高要求。而整車企業也希望用“廣東制造”和高品質的產品,來扭轉長期形成的市場格局和消費慣性。
申總一手培養了自己的團隊,同時用工匠精神來打造自己的產品。從創立奇立品牌以來,他就全身心的投入到這份事業當中,用申總的話說:要把全身的每個細胞都投入其中。在我看來,這種全身心的投入是“廣東制造”的另一種詮釋。同時,在申總身上看到了一種工匠精神,對產品的精益求精,對品質的執著和堅守,值得我們敬畏和學習。